在世界地图上,有一些国家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包围,被称为“国中国”。
梵蒂冈和圣马力诺,这两个位于意大利境内的“国中国”,以其独特的精致与尊贵闻名于世。
然而,在非洲南部的高原上,也有一个“国中国”莱索托,它的境遇却与梵蒂冈和圣马力诺截然不同。
莱索托这个世界面积最大的“国中国”,如今深陷贫穷落后的泥沼,甚至连周边国家都对吞并它毫无兴趣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莱索托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?
莱索托位于非洲南部,四周完全被南非环抱,国土面积约3.03万平方公里。
别看它现在经济不怎么样,历史上,莱索托这片土地也有着波澜壮阔的过往。
19世纪初,祖鲁王国内战爆发,局势动荡,各个小部落为求生存四处奔逃。
展开剩余89%就在这时,莫舒舒一世站了出来,凭借非凡的领导才能,将分散的小部落统一起来,建立了巴苏陀王国,这便是莱索托的前身。
但好景不长,西方殖民者的脚步很快踏上了这片土地。
荷兰人率先在非洲南部建立了开普殖民地,布尔人与巴苏陀王国之间爆发了战争。
为了抵御布尔人的进攻,巴苏陀王国选择与英国合作,借助英国的力量对抗布尔人。
后来,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开普殖民地,并进一步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共和国。
不过,在这个过程中,巴苏陀兰并未被直接并入南非,而是在1871年被英国列为“高级专员领地”,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。
时间来到二战后,全球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,非洲大陆也不例外,1961年,南非脱离英国,成立了共和国。
1966年,巴苏陀兰经过普选,正式宣布独立,定国名为莱索托王国,成为英联邦成员国,莫舒舒二世成为国王。
独立之初,莱索托人满心期待,以为摆脱殖民统治后,国家就能迎来繁荣富强,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。
独立后的莱索托,政治局势迅速陷入混乱。
1970年,莱索托举行了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,当时,乔纳森政府因国内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,支持率大幅下降,反对党在选举中获得了大量选票,胜券在握。
然而,乔纳森却拒绝交出权力,悍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,取消宪法,禁止反对党集会,还将反对党领导人逮捕。
这一行为瞬间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不满,社会矛盾被彻底激化,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直线下降。
从这以后,莱索托仿佛陷入了政治混乱的漩涡,政变、军事冲突、政党混战频繁上演,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。
1986年,军方发动政变,软禁了国王,还切断了与南非的外交关系;1994年,王室遭遇绑架危机,王子被驱逐出境。
2014年,军方再次集结,政变一触即发,首相吓得逃亡南非。面对莱索托国内的一次次动乱,南非的态度却十分微妙。
南非只是象征性地调兵压境,或者出面进行斡旋,却从来没有真正想要吞并莱索托的意思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其实,南非对莱索托的态度,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。
莱索托国内政治混乱不堪,体制脆弱,王权与军权相互博弈,政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,治理难度极大。
而南非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,种族隔离政策结束后,南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解决国内的种族矛盾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,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去接手莱索托这个“烫手山芋”。
对南非来说,吞并莱索托不仅无法带来实际的利益,反而可能会加重自身的负担,这显然是一笔不划算的“买卖”。
在政治局势持续动荡的同时,莱索托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,甚至可以说是糟糕透顶。
由于地处高原山区,莱索托自然资源匮乏,经济基础十分薄弱,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。
莱索托的农业长期处于低效状态,以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为主,机械化比例极低,农作物产量极不稳定,连基本的粮食自给都难以实现。
虽然拥有一定的钻石资源,但数量有限,品质也不高,开发难度大,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支柱。工业体系更是近乎缺失,几乎没有完整的工业产业链。
在这种情况下,劳务输出和国际援助成为了莱索托经济的两大主要支撑。
大量莱索托人前往南非打工,他们寄回国内的侨汇成为了莱索托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。
此外,南非提供的关税补贴以及国际组织的救援,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莱索托经济的运转。
然而,过度依赖外部援助和侨汇,使得莱索托经济的自主性和稳定性极差。
2024年,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,莱索托49%的国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一半的国民不得不依靠救济和侨汇艰难度日。
2025年,莱索托国内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,维持在20%以上,官方财政对外援和南非侨汇的依赖程度超过70%,本国财政开支的90%都要依靠南共体关税补贴和国际组织救援。
除了产业发展滞后,莱索托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不足。
交通设施落后,全国没有像样的高速公路和铁路,道路状况差,交通不便,这极大地限制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。通信网络覆盖率低,偏远山区的居民几乎与外界隔绝,信息闭塞。
国家电力输送体系也不完善,仅能覆盖首都及其周边的一小部分地区,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长期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。
在教育方面,小学普及率虽然勉强达标,但高中以上教育极为薄弱,全国仅有1所大学,师资力量严重短缺,学历贬值现象十分严重。
医疗体系更是形同虚设,艾滋病患病率高居全球第二,医院床位严重不足,医疗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,民众的健康得不到基本保障,死亡率居高不下。
面对这样一个经济落后、问题重重的邻国,南非在吞并问题上自然慎之又慎。
南非财政部长经过仔细测算后发现,如果吞并莱索托,南非将不得不承担一系列沉重的负担。
2018年,莱索托为了改变自身经济困境,主动提出与南非共建边境经济合作区,希望借此吸引外资、建厂兴业,促进本国经济发展。
然而,南非官方却以规划需5年审批为由,对莱索托的提议进行拖延,最终该计划不了了之。
2022年,莱索托又提出申请加入南非的“区域自贸扩展计划”,同样遭到了南非的搁置。
不仅政府层面态度冷淡,南非的企业对在莱索托投资也缺乏积极性。
经过成本核算,南非企业发现,在莱索托设厂,运输费用要比在南非本土高出1.7倍,通信效率还会降低30%。
如此高昂的成本,使得莱索托对南非企业毫无吸引力,成为了一块被资本遗忘的角落。
面对国家经济的困境和发展的艰难,莱索托内部也并非没有想过通过与南非合并来寻求改变。
然而,内部的反对声音却十分强烈。
莱索托王室担心合并后会失去王位,丧失既得利益,精英政客们害怕权力被南非收编,从而失去手中的权力和地位。
而底层民众虽然生活困苦,但由于深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,迷信“独立国家”的象征意义,不愿被南非文化同化,始终坚守着“自主尊严”的信念,坚决反对合并。
在这种内部意见分歧严重的情况下,莱索托想要通过合并来实现发展的道路被彻底堵死。
莱索托,这个曾经梦想成为非洲高原上璀璨明珠的国家,如今却在贫穷落后的深渊中苦苦挣扎。
由于政治上的长期动荡、经济发展的滞后、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地理上的被边缘化,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让邻国都避之不及的存在。
没有国家愿意吞并莱索托,并非因为它没有价值,而是因为它所面临的问题太过复杂和棘手。
发布于:重庆市启恒配资-股票配资网首页-网上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