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航工业发布喜讯:自主研发五型激光武器圆满完成九三阅兵安保任务,国产激光技术迈向新高度
近日,中国航空工业集团(简称“中航工业”)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:在刚刚结束的九三阅兵期间,由该集团自主研发的“光箭”系列五型激光安防装备成功完成了现场安全保障任务,展现了国产激光武器技术的成熟与可靠。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的研发已进入“自由王国”,正朝着多技术路线并进、全面开花的战略方向稳步推进。
据中航工业官方博文透露,此次阅兵期间,中航工业制造院联合相关部门,负责重点区域的无人机防控任务。其自主研发的“光箭-11E”“光箭-21A”等五型激光安防装备被部署在北京前门、王府井、首都机场等关键区域,全程高效运行,多次精准识别并应对潜在威胁,充分验证了装备的综合性能。这些设备在实战环境下的出色表现,进一步巩固了国产激光武器在重大活动安保领域的应用价值。
展开剩余75%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参与阅兵安保的“光箭-11E”和“光箭-21A”并非首次亮相。早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,这两款装备就曾与中航工业的其他激光武器一同公开展示,引发广泛关注。不过,它们并非解放军现役装备,而是以中航工业的名义参与此次安保任务,因此并未出现在阅兵式上。目前,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已装备了更先进的激光武器系统,并在阅兵中进行了展示。中航工业此次投入使用的激光武器,很可能是军方早期型号的改进版,现主要转向安防领域和外贸市场。
这一事件从侧面揭示了中国激光武器研发的宏大战略:通过多技术路线并行探索,全面覆盖不同应用场景,最终筛选出最优方案。尽管中航工业在博文中将相关设备统称为“激光安防设备”,但事实上,这些装备在珠海航展上的官方介绍明确标注为“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”——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激光武器,俗称“激光炮”。采用“安防设备”的表述,更多是为了契合阅兵安保任务的非军事性质。此外,另外三款未公开型号的设备,大概率也是以安防名义部署的激光武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参与阅兵安保的激光武器绝不可能是试验型号。由于阅兵保障任务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要求极高,只有经过严格测试、具备实战能力的成熟装备才有资格参与。在这五型激光武器中,“光箭-11E”是一款基于长轴猛士装甲车底盘的车载轻型激光武器。从技术参数来看,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功率“激光炮”,而是一款针对无人机光学设备的复合干扰系统。其优势在于功耗低、散热需求小、集成度高,能够灵活部署于轻型车辆上。不过,受限于激光功率,它主要用于干扰或破坏无人机的光电设备,而非直接摧毁目标。
相比之下,“光箭-21A”则是一款真正的高能激光武器,输出功率至少达到50千瓦,可在数公里外直接烧毁无人机或制导武器。但高功率也带来了更高的系统复杂度——它无法像“光箭-11E”那样搭载于猛士装甲车,而是需要安装在高集成化方舱内,由重型卡车运输。
另外三款未公开型号的激光武器,结合珠海航展的信息推测,可能包括“光箭-24”无人化智能激光卫士系统和“天盾-A”班组用反无人机系统。“光箭-24”体积小巧,配备集成化光电搜索模块和激光发射器,专为城市复杂环境设计,可执行无人巡逻和低空目标拦截任务,与“光箭-11E”“光箭-21A”形成互补,提升整体拦截效率。而“天盾-A”则是一款模块化单兵系统,兼具激光杀伤和电子干扰能力,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整配置,甚至能有效应对俄乌冲突中广泛使用的FPV无人机。
从这些装备的多样化设计可以看出,中航工业在激光武器领域已形成多层次、多用途的技术体系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参与阅兵安保的激光武器并非仅来自中航工业——中航科工、中国兵器等多家单位也可能贡献了各自的系统,使得实际部署的激光武器型号可能超过十种。这种规模和技术多样性,即便是美国也尚未实现。
这一成就充分证明,中国激光武器的发展已从“解决有无”阶段迈入“优化性能”的新时代。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国家庆典,更是一次对国产激光武器的实战检验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,中国激光武器必将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恒配资-股票配资网首页-网上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